雍禾,植发泡沫背后

来源:深氢商业

一台手术好几万,雍禾植发为什么还不赚钱?泡沫

有个热门话题:如何看待大厂裁员影响植发行业?

说的是现今互联网公司频繁裁员优化,导致植发企业锐减,背后企查查有份数据显示,雍禾目前范围内现存植发相关企业1200家;2022年前三月的泡沫注册量是28家,同比下跌了41.7%,背后注销吊销量为15家,雍禾同比增长7.1%。泡沫

作为昔日风光的背后“植发第一股”,曾在3月15日午后跳水,雍禾盘中最大跌幅超33%,泡沫股价创了上市以来的背后新低。几天后,雍禾3月24日,泡沫雍禾医疗发布了2021年的背后全年业绩公告,植发生意的泡沫,一点点被戳开了。

安徽北漂创业故事:

他瞄准了植发的隐秘生意

2021年12月13日,雍禾医疗正式登陆港交所,凭借着高达160倍的认购成为了去年年尾最热新股。直到那时,这个电梯间里常见广告的植发公司,背后的创业故事也开始为人熟知。

这绝对算得上一个逆袭故事。

你可能很难想象,雍禾医疗创始人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北漂”——张玉。2001年,张玉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庄初级中学毕业,后来到北京打拼。

他打工的地方是一家美容院,那几年,他发现整形机构在疯狂做植发广告,发现当代都市人脱发比较严重,很多人年纪轻轻的就脱发,然而市场上很少有人关注这一细分领域。

2005年,张玉大着胆子在雍和宫附近小区“雍和家园”租了一个三居室,创办了雍禾医疗。公司的名字刚好是“雍和”的谐音。

据爱企查APP信息显示,张玉目前仍然担任北京雍禾医疗投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图片来自爱企查

创业初期,行业乱象丛生,但由于起步早,张玉着实赚了不少钱。

有个相关知识先普及一下:在雍禾刚创业的那几年,国内植发大多使用的是“FUT植发术”—— 先从后脑割头皮,再取毛囊、缝头皮,运气好的留道疤,运气糟的会伤到脑神经、落下后遗症。光听描述,就足以劝退很多消费者。

张玉了解到,当时美国的技术完全不同,FUE技术采用微型钻孔器提取毛囊,不开刀、不伤脑、痛感低、愈合快。他开始日夜琢磨,一心想要美国技术和器械。

后来,他认识了一位趁暑假间隙到雍禾医疗求医的赴美留学生,把几十万身家都给了这位留学生,让他帮忙利用各种关系渠道,获取FUE医疗器械和技术资料。张玉成功拿到了器械,随后又成功做了第一台手术。

自此,雍禾医疗的医师们终于掌握了FUE植发术,雍禾医疗也成为了植发的头部公司,并成为我国首家获得ISO认证的植发医疗服务提供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0年末,在中国所有毛发医疗服务提供商中,无论是按照财务及运营指标计、注册医生人数、就诊植发患者人数等因素计算,雍禾医疗排名第一。

上市当天,雍禾也达到了近90亿港元的市值,但如今它似乎被人戳破了泡沫。

一台手术好几万,

植发为什么还不赚钱?

雍禾医疗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人人都说,植发是一门暴利生意,但雍禾的财报却显示,这份钱并不好赚。

我们先来看一些基本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雍禾医疗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1.69亿元,同比增长32.4%;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1.81亿元,同比增长32.8%。同时,雍禾医疗在全国54个城市运营53家植发医疗机构,在总营收、市占率,以及注册医生人数和就诊患者人数方面位居行业第一。

根据财报,雍禾医疗的业务主要包括植发医疗服务和医疗养固服务,其中主营的植发业务,营收占比超70%,来自医疗养护业务收入为5.82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6.8%。

此外,雍禾医疗2021年的销售及服务成本为5.89亿元,上年同期为4.17亿元;毛利为15.8亿元,上年同期的毛利为12.2亿元,同比增长29.3%。

横向对比,2018年到2021年,雍禾医疗的毛利分别为7.02亿元、8.89亿元、12.22亿元、15.08亿元,分别占收入75.1%、72.6%、74.6%、72.9%。

也就是说,过去一年雍禾的营收增长,利润下滑,毛利增长,毛利率下滑,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这是为何?

先来讲讲植发的原理。人们头部的毛囊都是独立生长的,所以植发就是将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毛囊移植到脱发地带,比如将后脑勺的头发移到秃的位置。然而,我们的毛囊是有限且不可再生的,因此,植发也被外界调侃为“拆东墙补西墙”。

也因此,植发是昂贵的。植一根头发最便宜也需要10块钱左右,植满一个头顶大概需要4000根头发,稍微好一点的服务更贵,总之动辄上万元。

雍禾植发的植发服务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费用不一:“普通级服务”患者收费2-3万元,“优质级服务”为3-5万元,最贵的“雍享服务”则收费10万元。即便以雍禾报告期三年内最高利润比10%换算,一台10万元的手术,雍禾最后只赚1万元。所以,单从成本上来讲,雍禾的利润率本就偏低。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雍禾的钱几乎都花在了营销上。

2019年,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为6.5亿元,同比增长40.2%;2020年,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为7.8亿元,同比增长19.9%;2021年,雍禾医疗销售及营销开支达10.73亿元,占营收比重49.5%,但仅换来10.8%的业务增长。

与医疗领域其他公司相比,雍禾医疗的营销费用占比的确偏高。张玉称,近两年的销售费用与收入相比占比高,是为了建立品牌护城河而采用的短期策略。

但营销导致公司越来越不赚钱,却也成为逃不掉的事实。

用营销制造脱发焦虑,

消费者会持续买账吗?

国家卫健委的一项调查显示,2020年中国脱发人口高达2.5亿人,平均每六人中就有一人脱发。同时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以及在颜值经济的加持下,2016年至2020年,中国植发市场规模由58亿元增长至1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4%。

与前景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乱象丛生的市场,让雍禾越来越不好过了。

首先,植发市场的渗透率不高,仅不足1%。

此前雍禾医疗的招股书就曾写道,2020年我国植发手术量约为51.6万例,市场渗透率仅为0.21%。

高昂的价格已经劝退了很多人,任凭再有冲动的年轻人,面对动辄几万块的费用,再加上“无权威保证植发效果,且毛囊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认知,都会将植发的念头打消一大半。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植发不一定能保证有效果,且每个人能供植发的毛囊数量是有限的,这让很多消费者无法下定决心。

其次,雍禾获客最主要的方式——营销——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效果。

现代社会,压力重重之下,人们的脱发焦虑呼之欲出,这也是为什么,雍禾砸重金在营销上。目前,行业综合获客成本已达到平均 2000 元/人,且价格还在高涨,“砸钱获客”成为行业普遍共识。但营销真的可以长久吗?

我们先来看看雍禾的投入与回报比。尽管近四年来,雍禾医疗几乎将一半的收入用于投放营销广告,却收效甚微,2021年,雍禾医疗植发患者的平均消费为2.66万元,相较于2020年的2.79万元明显下降。

而且,巨额的营销开支挤压了平台的利润空间,也体现了雍禾医疗当前营销模式的不可持续。

第三,比植发更加高频的生意,固发,竞争者众多。

植发费用高,令不少患者望而却步,同时,植发是一次性买卖,在这种情况下,雍禾们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是:要更着眼于防患于未然,注意日常的养护。

因此,一些头部企业正增设头皮及毛发养护服务,将其经营范围逐渐扩展为“养发、头皮护理、植发、头发养护、生发、 护发”,通过产业链延伸获得新发展。

雍禾当然也是这样做的。雍禾植发的养固服务在上线一年后,登记患者为59112人,超过了同期的植发患者人数50694人。这说明,雍禾植发患者基本都沉淀到了养固服务,甚至还有新患者直接来雍禾植发做头发养护。

雍禾早就传达过信息,养固服务会是他们接下来的主战场。然而,固发其实是美发店和养发馆的天下,这两类机构几乎包揽了这项业务,比如章光101、丝域养发馆和林林总总的美发店等。价格高昂的雍禾,不一定能更有优势。

第四,口碑的下降。

在黑猫投诉上,有患者称,在雍禾医疗某门店植发后,发现两位种植师在两侧种植区的差异非常大,主要细节表现为种植发角度不同,疏密程度不同,长短不同,且一个月之后,一侧种植区效果良好,另一侧则出现头发混乱生长,存活率低,出现”斑秃“的现象。

这样的投诉并不少见,对于雍禾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此前,雍禾医疗还因虚假宣传而被罚,部分门诊还存在无证医师非法行医、门店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却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

用脚投票的消费者,正在作出自己的选择。

焦点
上一篇:央行、银保监会: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合理确定当地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下一篇:俄外交部:就欧盟中止与俄签证便利化协议一事 俄方保留采取回应措施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