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协调机制 陕甘宁革命老区迎发展新机

时间:2025-07-06 01:12:17来源:人不可貌相网 作者:探索

原标题:构建区域协调机制 陕甘宁革命老区迎发展新机

本报记者 王登海 西安报道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构建发展,革命老区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区域区迎“十四五”时期是协调新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期,也是机制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近年来,陕甘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宁革意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等多个涉及革命老区振兴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命老推动革命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

2022年的构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支持革命老区、区域区迎民族地区、协调新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机制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是陕甘我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业内专家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宁革近年来以延安、命老庆阳等为代表的城市红色旅游已取得骄人的成绩,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部署。在此后红色旅游开发中,陕甘宁革命老区应该构建合理高效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红色旅游一体化发展。

政策力推革命老区发展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而大部分革命老区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为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201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实施了一批支持措施和重大项目,助力革命老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发挥特色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革命老区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对新时代做好革命老区振兴工作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出台了《“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支持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等特殊类型地区更好解决自身困难,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开拓振兴发展新局面。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15个部委,印发了《“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从健全帮扶长效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十六条创新性政策,进一步延展了新发展阶段支持革命老区振兴的政策空间。

业内专家指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怀和各地区共同努力下,革命老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但是,革命老区还存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高效交通网络仍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振兴发展所需人才短缺等短板。因此,国家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继续研究实施新的支持政策,这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陕甘宁的机遇

陕甘宁革命老区是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这里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的地方,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基地。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因素影响,陕甘宁革命老区部分市县发展相对滞后,部分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比较困难。

为了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陕甘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早在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陕甘宁革命老区全面振兴注入活力,努力推动老区实现振兴。

在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之后,按照国务院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安排,陕西、甘肃、宁夏再次提出了发展目标。

陕西的目标是到2025年革命老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老区内生发展动力显著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甘肃省提出到2025年,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水平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品质普遍改善;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宁夏则提出,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红色文化影响力持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普遍改善。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迈上更高台阶,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形成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居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

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在助力推动革命老区新时代振兴发展过程中,发展红色旅游是重要渠道之一。

“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是红色旅游发展的主阵地。”业内专家认为,近年来,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各地的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许多革命老区在自身的发展中的确越来越注重打红色文化这张牌,陕甘宁红色旅游区是我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这几年来,以延安、庆阳等为代表的城市红色旅游已取得骄人的成绩,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例,近年来,延安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持续推动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红色名片,满足游客需求,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延安旅游演艺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延安保育院》《延安延安》《延安十三年》《延安记忆》《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红色旅游演艺,有效激活了对旅游资源的纵深挖掘,有力促进了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将陕甘宁革命老区打造成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品牌,要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强对这一地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要以延安、庆阳为中心,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基地,开发旅游商品,培养人才,提升旅游科技支撑,强化旅游服务管理,最终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竞争力。”

不过,业内专家也建议,在此后红色旅游开发中,陕甘宁革命老区应该构建合理高效的区域协调机制,积极推动三大片区红色旅游联动发展,在充分重视利用自身旅游特色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消除各种旅游联动发展的阻碍因素,促进红色旅游一体化发展。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